◎哈達hǎdá
[kha-btags;hada] 藏族、蒙古族人在迎送、饋贈、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禮節(jié)上使用的薄絹,分紅、黃、藍、綠、白等色。顏色和長短因受贈人地位不同而分。又叫“哈達克”、“哈德”、“口嗒”
⒈ 亦作“哈噠”。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絲巾或紗巾,多用于迎送、饋贈、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禮節(jié)。長短不一,以白色為主,也有紅、黃、淺藍等色。
引清無名氏《西藏記·禮儀》:“凡進見,必遞哈達一個。”
清無名氏《西藏記·婚嫁》:“親友各將哈達與男女,長者掛于項,平交放于懷內(nèi),或堆積坐前?!?br/>清姚元之《竹葉亭雜記》卷三:“﹝土爾扈特汗﹞夫人遣其官等數(shù)人,餽以小哈噠一?!?br/>原注:“哈噠者,薄絹也,紅、黃二色。 蒙古買以敬佛,為貴物焉。大者長丈餘,小者數(shù)尺。”
《人民文學》1978年第10期:“﹝高志誠﹞將一條嶄新的哈達托在雙手,向前一伸,搭在隆珠手上,同時接過了隆珠的哈達?!?/span>
西藏、蒙古人用以敬佛或饋贈,表示恭敬和祝賀之物。為藏語 kha btags的音譯。為絲或絹制成的長條型絲布,有白、黃、藍等色,傳統(tǒng)上多為白色,代表吉祥。藏人初次見面時皆獻上哈達為禮以表示恭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