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詞語解釋

朝三暮四zhāosān-mùsì

[blow hot and cold] 原來比喻用詐術(shù)欺騙人。后來用以比喻變化多端,捉摸不定

引證解釋

⒈ 本謂只變名目,不變實質(zhì)以欺人。后以喻變化多端或反覆無常。
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狙公賦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?!娋呀耘T唬骸粍t朝四而暮三?!娋呀詯??!?br/>《舊唐書·皇甫鎛傳》:“直以性惟狡詐,言不誠實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,惟能上惑圣聰,足見奸邪之極?!?br/>宋司馬光《乞罷免役錢狀》:“夫差役出於民,錢亦出於民。今使民出錢雇役,何異割鼻飼口?朝三暮四,於民何所利哉!”
元喬吉《山坡羊·冬日寫懷》曲:“朝三暮四,昨非今是,癡兒不解榮枯事?!?br/>《明史·左鼎傳》:“倘忽不加務(wù),任掊克聚斂之臣行朝三暮四之術(shù),民力已盡而徵發(fā)無已,民財已竭而賦斂日增。茍紓目前之急,不恤意外之虞,臣竊懼焉?!?br/>《新華文摘》1983年第8期:“他對同志對朋友坦白誠懇,平等相待,從不疾言厲色,仗勢欺人,從不朝三暮四說了話不算數(shù)?!?/span>

⒉ 形容數(shù)目多。

唐《新羅國故兩朝國師教謚朗空大師白月棲云之塔碑銘》:“來者如云,朝三暮四?!?/span>

國語詞典

本指一養(yǎng)猴人以果子飼養(yǎng)猴子,施以詐術(shù)騙猴的故事。見《莊子.齊物論》。后比喻以詐術(shù)欺人,或心意不定、反復(fù)無常。《舊唐書.卷一三五.皇甫镈傳》:「直以性惟狡詐,言不誠實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,惟能上惑圣聰,足見奸邪之極?!乖畻钤G《西游記.第九出》:「也是我為人不肖,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?!挂沧鳌改核某?、「朝四暮三」。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朝三暮四

  • 朝三暮四,漢語成語。
  • 拼音是zhāo sān mù sì,
  • 釋義:是聰明的人善用手段,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,后來比喻辦事反復(fù)無常,經(jīng)常變卦。
  • 源于莊周《莊子·齊物論》。這個故事本來的寓意是對管理與被管理者兩種愚的巧妙諷刺,被嘲諷的后者因‘一葉障目不見泰山’而‘貽笑大方’;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卻僅為了解決眼前困境而慣使些‘自欺欺人權(quán)宜緩兵之下策’也自然終因非長久之計而實則遭怨。現(xiàn)在,被引申為目標(biāo)不堅定或者感情上不專一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