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作“消聲滅跡”。
亦作:消聲匿影
【】⒈ 本作“消聲滅蹟”。不公開講話,不出頭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,不再出現(xiàn)。
引《藝文類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庾信《五月披裘負薪畫贊》:“禽巢欲遠,魚穴惟深,消聲滅跡,何必山林!”
郭沫若《沸羹集·抗戰(zhàn)以來的文藝思潮》:“雖然在初期也有少數(shù)人唱導(dǎo)‘與抗戰(zhàn)無關(guān)’論,但為大勢所迫,不久也就消聲匿跡了?!?br/>馮驥才《雕花煙斗》三:“前幾年消聲匿跡的門生,又來登門求教。”
亦作“消聲匿影”。 梁啟超《歐洲地理大勢論》:“不轉(zhuǎn)瞬間,消聲匿影,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,渺不可復(fù)覩矣?!?/span>
隱藏形蹤,不為別人所知。如:「當(dāng)警方趕到時,一干賭徒已消聲匿跡,逃得無影無蹤了?!挂沧鳌镐N聲匿跡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