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嘆惜tànxī
[sigh with regret] 慨嘆而惋惜
功虧一簣,令人嘆惜
⒈ 嗟嘆惋惜。
引唐韓愈《奉和李相公題蕭家林亭》:“山公自是林園主,嘆惜前賢造作時(shí)。”
明方孝孺《答閿鄉(xiāng)葉教諭書》:“或門人故交,發(fā)其所藴而嘆惜其遭逢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﹝貂蟬﹞車已去遠(yuǎn), 布緩轡於土岡之上,眼望車塵,嘆惜痛恨。”
孫中山《建國方略·有志竟成》:“惟庚子失敗之后,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,而有識之士,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,恨其事之不成矣?!?/span>
⒉ 贊嘆。
引《南史·劉勔傳》:“苞居官有能名,性和直,與人交,面折其非,退稱其美,士友咸以此嘆惜之?!?br/>唐杜甫《寄高三十五書記》詩:“嘆惜高生老,新詩日又多?!?br/>嗟嘆、惋惜。 唐殷璠《河岳英靈集·王昌齡》:“奈何晚節(jié)不矜細(xì)行,謗議沸騰,垂歷遐荒,使知音者嘆惜?!?br/>宋司馬光《涑水記聞·逸文》:“王魏公與楊文公大年友善,疾篤,延大年于臥內(nèi)草遺奏,言忝為宰相,不可以將盡之言為宗親求官,止敍生平遭遇之意。表上, 真宗嘆惜之,遽遣就第,取子弟名數(shù)録進(jìn)?!?br/>明王守仁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子貢多學(xué)而識,在聞見上用功, 顏?zhàn)釉谛牡厣嫌霉?,故圣人問以啟之,而子貢所對,又只在知見上,故圣人嘆惜之,非許之也。”
郭沫若《落葉·第二十五信》:“我自己要戰(zhàn)勝到底,最后要在費(fèi)了一切的努力才剛好打倒了的強(qiáng)敵的尸上要追慕他,要嘆惜他的敗北,而灑雪純真的眼淚?!?/span>
怨嘆惋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