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后以“身無完膚”指被打得遍體鱗傷。
引《三國志·魏書·鄧艾傳》“子忠與艾俱死” 裴松之注引《世語》:“師纂亦與艾俱死……死之日體無完皮?!?br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君不見貫高當(dāng)時白趙王,身無完膚猶自強?!?br/>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七回:“魏齊親自下視,見范雎斷脅折齒,身無完膚?!?/span>
⒉ 比喻遭到攻擊或破壞后難以自存的局面。
引明沉德符《野獲編·臺省·御史大夫被論》:“吳(吳時來 )自姜(姜士昌 )疏出,攻擊疊至,身無完膚,旋卒於伍,尋至奪諡?!?br/>清龔自珍《與江子屏箋》:“漢人有一種風(fēng)氣,與經(jīng)無與,而附於經(jīng),謬以裨灶、梓慎之言為經(jīng),因以汩陳五行、矯誣上帝為説經(jīng),《大易》《洪范》,身無完膚,雖劉向亦不免。”
梁啟超《論請愿國會當(dāng)與請愿政府并行》:“試觀今世各國雖以賢才處政府,未有不遭攻難以致身無完膚者。”
身上皮膚無一處完好。形容全身都遭受創(chuàng)傷。宋.司馬光《涑水記聞.卷一五》:「竇平等皆朝士搒掠,身無完膚,皆銜冤自誣。」也作「體無完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