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櫂郎”。
⒉ 船夫。
引唐白居易《重修香山寺》詩:“靜聞樵子語,遠(yuǎn)聽棹郎謳?!?br/>宋楊萬里《峽山寺竹枝詞》:“峽里撐船更不行,櫂郎相語改行程。”
⒊ 《漢書·佞幸傳·鄧通》:“鄧通,蜀郡南安人也。以濯舩為黃頭郎。
引文帝嘗夢欲上天,不能,有一黃頭郎推上天,顧見其衣尻帶后穿。覺而之漸臺,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,見鄧通,其衣后穿,夢中所見也。召問其名姓,姓鄧,名通。鄧猶登也, 文帝甚説,尊幸之,日日異?!?br/>濯,同“櫂”。后因以“櫂郎”指鄧通。并借喻佞幸小人。 宋王應(yīng)麟《困學(xué)紀(jì)聞·評詩》:“馬子才《詠文帝》云:‘可憐一覺登天夢,不夢商巖夢櫂郎?!?/span>
船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