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吹毛求疵
[nitpick;find fault] 有意抓住人的小過失
有司吹毛求疵,笞服其臣,使證其君。——《漢書》
一心只想?yún)⒘怂墓γ?,卻尋不出他的短處來,便要吹毛求疵,也無處可求。——《二刻拍案驚奇》
【】⒈ 亦省作“吹毛”。
引語出《韓非子·大體》:“古之全大體者……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難知?!?br/>《漢書·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“有司吹毛求疵,笞服其臣,使證其君?!?br/>宋陳亮《甲辰答朱元晦書》:“撮其投到狀一言之誤,坐以異同之罪,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!”
《水滸傳》第四七回:“那廝倒來吹毛求疵,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?!?br/>鄒韜奮《事業(yè)管理與職業(yè)修養(yǎng)·工作的檢討》:“言者不存吹毛求疵,故作留難之心;聽者也不存諱疾忌醫(yī)、過而憚改之意?!?br/>唐張說《獄箴》:“吏茍吹毛,人安措足!”
《資治通鑒·齊高帝建元元年》:“候官千數(shù),重罪受賕不列,輕罪吹毛發(fā)舉,宜悉罷之?!?br/>胡三省注:“言吹毛求疵也?!?br/>章炳麟《肅政史箴》:“恫疑苛財,吹毛相訟?!?/span>
⒉ 謂指摘細小的毛病。
引清俞樾《茶香室叢鈔·古人疵句》:“如此之類,雖屬吹毛,然不能為古人諱也?!?/span>
吹開皮上的毛,尋找里面的小毛病。語本《韓非子.大體》:「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難知。」后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。《漢書.卷五三.景十三王傳.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「有司吹毛求疵,笞服其臣,使證其君。」也作「吹毛求瑕」、「吹毛取瑕」、「吹毛索疵」。